济群法师

用缘起智慧和利他心做管理

  问:如何将佛法引入企业文化?怎么把这种智慧用在管理中,而不是被管理所累?
  答:现在不少企业是老板文化,老板有什么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文化”。为什么要倡导企业文化?因为企业管的是人,人的问题在心,所以真正要管的是人心。如果没有文化,是无法凝聚人心的。如果把智慧文化带到企业中,通过阅览室、读书会等方式,让员工有机会接受熏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向善之心,不仅有益于员工的自身成长,管理起来也会更轻松。
  对于管理者来说,缘起法和利他心特别有帮助。如果了解到企业是众缘和合的,同时多一些无我利他之心,就不会以个人的感觉和利益为中心。那样的话,最后用力的只是少数人,不仅做起来非常辛苦,也会被成败得失所累。日本的稻盛和夫就是以佛法指导企业管理,让员工充分发挥自主性,成就了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所以我们不要把企业作为“我执”的延伸,而要本着服务大众的心,建立一个开放的平台,把利益和责任尽量下放,让大家在这里共创共赢,就能做得更自在。

正确发心,善用其心

  问:如果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自觉觉他,那我们现在的工作学习、成家立业、参与社会竞争,到底有没有终极意义?我觉得自己对重要感、优越感和主宰欲充满追求,但同时也为此烦恼。应该以什么心态对待人生追求?
  答:从世俗的角度,凡有助于过好日子的所作所为都是有意义的,比如工作赚钱、成家立业。当然这只是相对的意义,并不究竟。对于这个问题,佛法有两种不同看法。从解脱道的角度,看不到世俗生活的意义。所谓追求,无非是以迷惑烦恼为基础,立足于贪嗔痴做种种事,以此满足贪嗔痴的需要。在这种惑业苦的轮回中,不论做什么都是无谓的。即使能改善外在条件,也不能改变其痛苦本质;即使能有所得,也是朝不保夕的。
  但从菩萨道的角度,并不否定世俗生活的价值,而是赋予其新的内涵。如果我们带着利他心和正念工作,不仅可以生存、养家,还可以造福社会。更重要的是,如果用心到位,工作也会成为修行的组成部分,以利他培福,以正念修心。禅宗就特别重视生活的修行,从穿衣吃饭到搬柴运水都是道用,而不仅仅局限于诵经、坐禅等特定形式。所以关键在于自身心行。一方面要正确发心,定位于自利利他,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重要感、优越感和主宰欲;一方面要善用其心,时刻带着正念做事,同时通过做事来训练正念。做到这两点,在工作和生活中,不仅能成就现实价值,也能实现究竟意义。

把修行带入工作和生活

  问:回到世俗生活后,要面对工作、家庭的种种责任,怎么让所做的这些成为修行?我们还是凡夫,心常常会随境而转,甚至被转的时候还不知不觉,怎么才能保持觉知?
  答:入世的修行,首先要发菩提心,这是帮助我们确立人生的目标和方向。带着菩提心做事,和本着自我需要做事,虽然事情可能是一样的,结果却完全不同。从自我需要出发,成就的是世俗心;而带着菩提心做事,成就的是慈悲,同时可以弱化我执,增长智慧。其次是有佛法正见,这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让做事成为修行。如果没有正见,我们往往会顺着固有习惯,用错误观念和不良情绪待人处世,每件事都会成为烦恼的增上缘。反之,一切问题都能成为解脱的增上缘。
  至于在面对境界时怎么保持觉知,先要学会方法。静修营安排的禅修体验,就是让大家了解相关原理后,把这种方法带入生活。但更重要的是反复训练,时时培养。其实方法并不难,难的是持续、稳定地保持专注,让这种觉知遍一切时一切处。我们内心有很多错误习惯,相对这些根深蒂固的惯性,刚刚培养的觉知力很弱小,必须抓紧一切机会练习,才能逐步纠正固有惯性,培养正确的心行习惯。

慈悲生祸害

  问:学佛后心态变得平和,但同事知道我在学佛,就有恃无恐地欺负。这使我起了嗔心,又用原来的方式处理问题,反倒很见效。我感到很困惑,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答:用世间方式处理问题,虽然现象暂时平息了,未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时还会带来副作用,从自己来说,容易增长嗔心;从对方来说,则会引发对立,于人于己都没好处。如果已经学佛,就要用智慧来化解。佛法让我们心态平和,慈悲待人,但并不是软弱,更不是没有原则,否则可能会引发对方的不良习气,也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本着慈悲心,基于相关规则,心平气和地和大家沟通,必要时也可以适当惩罚。但这么做不是出于嗔心,而是帮助他更好地做事。有句话叫作“慈悲生祸害”,指的就是这种没有原则、缺乏善巧的“滥慈悲”,这其实是对不良习气的纵容。

职业不如法怎么办

  问:我们是以捕鱼为生的,平时会到各地寺院做佛事,通过打水陆、普佛、诵经来消业,这么做如法吗?
  答:职业和信仰的冲突,是个现实问题。尤其在特定地区,某些职业是祖祖辈辈的传统,选择相对较少。学佛后了解到这么做的果报,究竟该怎么办?取决于你的认识和信仰深度。如果真正认识到,自己为了生存和利益造下很多杀业,让众生失去生命,自己将来也要承受苦果,实在得不偿失,就应该重新选择正命的职业。就像看到工作严重危害身体健康时,你还会继续吗?人们之所以对某些犯戒的工作放不下,主要还是对其中的危害认识不足,心存侥幸。事实上,因果是丝毫不爽的。
  当然在难以改变职业的情况下,通过做佛事来弥补,总比不弥补要好。但如果有条件转行,还是应该选择符合法律和戒律的职业。因为职业是天天做的,一做几十年,不善业就这么日积月累,不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