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EMBA戈友会菩提静修营札记

文│慧湛

   2014年6月20日。江南古刹。西园寺。绿荫如盖。静谧清凉。
   首届EMBA戈友会菩提静修营将在此拉开帷幕。

西园 初见

   般若堂是营员报到处,义工工作有序进行。下午1点,迎来了第一位戈友会菩提静修营营员。办理好入住手续,我带她去宿舍。从般若堂出来,穿过古朴幽静的小巷,到西广场。行走之间,我明显赶不上她的脚步了。发现她走起路来,颇有点虎虎的生气,让人感受到频率、气势、能量。我叹道:“果然是戈友啊!”她说,很遗憾刚刚结束的戈9未能报上,目前在为备战戈10训练中。
   傍晚的西花园,放生池边。迎面从湖心亭走来两位营员,摄影义工觉梁师兄和我微笑合十打招呼,知道了他们的名字是李聪、树森,分别来自北京和上海。李聪师兄走过很多的地方,看过很多的寺院,读过很多的佛经,从未见过西园如此清净的道场,不禁大为赞叹。树森师兄一向对佛法颇为亲近,如今更是心生欢喜,问及如何修学。
   晚上,念佛堂,小组见面会。随缘在最近的小组坐下。营员有来自长江商学院的戈6队员、来自复旦的戈8队员、来自厦大的戈9队员等等,都是组长所说的走过玄奘之路的戈壁英雄们。营员高飞来自A队,他分享说:“到底是赶路,还是感悟?走在茫茫戈壁,心中震撼,不由得想问自己,是不是太贪了?可回到生活中,又在轮回,恢复到职业状态。”另一位营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戈友在一起,这种奔放、怒放的生命,在那个时刻是正常的,那么之后如何静心?如果通过盘腿而坐,是否要讲究正确的姿势,让身与心结合到一起?如何集中意念,驱逐内心的杂念,疗愈自己?”

行禅 坐禅

   6月21日。清晨,雨中。义工们早早备好了雨衣,营员们也早早排班,期待界文法师带领大家步行禅。行禅之前,界文法师做了简要的开示:
   行禅时如猛虎下山,眼光收摄,看前下方,但不要低头看脚,提起觉照力。不是到达一个目的地,只是走本身,完全活在当下。走左步知道是在走左步,走右步知道在走右步,既不是追忆过去,也不是计划未来。如果有想法、念头出现,只是此时此刻的心理现象,如流过天空的云彩,不必关注,更不要跟着跑。如果心很焦躁,可以做一个旁观者,观照它,知道自己在开心,或不开心。如果认同了焦躁,想去解决、去想清楚,就掉进去了。走时,知道左脚、右脚踩在大地上,在行走,对身心状态了了分明,就是在培养我们的觉知力。念头是生灭变化的,包括每个声音,每个感受,如酸了、痛了,生起的当下都在消失一一观察、了解,带着好奇心去体验就好。也许平常从未发现,竟然会这么多的念头。对身心有深入的观察,才能更好地了解它。总之,行禅时要安住当下,如实观照和脚下大地的接触。
   6:00-6:45,西花园雨中行禅。营员们止语静默,用心行走。雨越下越大,由打在树叶上的啪嗒声,变成刷刷的空中雨线、哗哗的地面的流动,不时传来清越的鸟鸣。
   有位营员一直在慢慢行走,与前面的队伍拉开了一段距离。有几位营员从她身边走过,她依然缓缓的,用心揣摩着什么。后来知道她来自厦大,已经走过两次戈壁。在经历了戈壁挑战赛的理想、行动、坚持、超越之后,她更多地想追寻玄奘之路背后的本质意义。她还笑言,行禅的时候,在观想济群法师为什么走路那么飘逸。
   此刻,想到济群法师开示的《行禅》:安住当下,迈出生命中庄严的每一步。你的人生便由当下这一步开始。把握当下,也就把握了未来。
   晚上,界文法师在大觉堂带领营员们做正念的禅修。法师首先以婴儿打针与成年人打针时反应的不同为喻,来说明心灵的成熟需要系统培育。遇事可以是哇哇大哭,也可能做到宛若清风明月。通过培育,可以感受到慈悲庄严的佛陀大自在的微笑,如虚空一样了无挂碍的心灵。没有任何人或事物可以剥夺你的快乐,也许我们快乐的钥匙曾经在别人那里,别人是沙漠,我便是沙漠;别人是清风,我便是清风。但是,我们可以把快乐的钥匙拿回来。从提起觉照开始,从每个念头开始培育觉知力,让觉醒照破无明,成熟心灵。如《心经》云:“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法师让大家进行身体觉知的练习。此刻,心能放开吗?可以安安静静地觉知吗?身体是紧还是松?让我们跟自己在一起,此时、此刻、此地。即使坐禅结束了,觉知并没有结束。把禅修中培养起来的觉知力带到生活中,会对自己了解得更多,对别人也更有共情的能力。法师让大家挺直,但不要僵硬,用心观察、体验、了解自己。真理就在那里,它从来没有消失,是心缺乏觉照,所以不曾看到。
   四十五分钟短暂又漫长的禅坐结束,在交流环节,师父回答了营员们的提问,如:在观察的时候,杂念如何处理?禅坐时的呼吸方法等。

正念 太极球

   6月22日6:00-6:45。念佛堂。济群法师飘然而至。
   正念太极球,专为戈友静修营而设。让身体的运动与内心的修炼合而为一,将太极与禅融为一体。
   法师开示说:“最高的正念就是无念。”在步行禅中,抬腿、放腿,每个当下都清清楚楚,为了让心跟上并觉知每一刻的变化,需要放慢脚步。法师亲切地说:戈友走快很有本事,但人走慢时容易无所事事。一百米走一个钟头是不容易的。因为走快是顺着惯性,而走慢时习惯用不上,心就会躁动而无所依托。进而,还要把这种专注用在吃饭、睡觉乃至一切时中。在正念太极球中,有四点要注意:一是专注。专心转球,一心转球,如禅宗所言,只管打坐;二是心随着手、手随着球,球到哪里,手到哪里;三是人球一体;四是身要随着空,最后身与球都要空掉。法师说,培养正念非常重要,因为人活在念头里,而很多人的念头非常混乱。做不了念头的主人,就做不了生命的主人。培养正念,就能获得管理自己的能力。正念球可以培养身体和心灵的正能量。所谓内心强大,就是正念要强大,而非妄想、嫉妒等等很强大。只有建立强大的正念,才能对治我执,对治妄想、嫉妒等不良心行,而正念需要通过闻思和禅修来培养。
   来自厦门的太极老师陈居士向营员们交代了一些具体方法。首先让大家把身上的手表、念珠等都拿下,因为不专注就容易掉球。动作要领是:一、静心持球,包含三要三不要。要抱球不要拎球,要转腰不要转球,要坚信不要放弃。二、专注抱球,感受圆融。三、依球转腰,越慢越不容易掉。
   练习结束的时候,有位营员上前跟法师说:“师父,您转太极球的样子真是太美了,就是大自在啊。”其实,我也默默感动于心,看到法师怀抱太极球运转,散发着无比慈悲、柔和的力量与光辉,如无量生命的渡者,犹如虚空之中的大自在。

附录一【西园雨露,前缘又熟】

李  聪

  末法像法之争,事起多端,与我辈本来就没什么实义。
  夏至初梅,戈友学子相会姑苏胜迹,齐聚西园丛林,福报得未曾有。法师析理辨行,众弟子至心皈依,实为我佛门兴隆气象。
  苏州,有东南佛国美誉,生公说法,寒山拾得禅门巨擘自不必说,人民风俗敦良,温文善厚,很有佛国的气质。
  西园,以罗汉堂闻名宇内。多少苏州人幼时牵着父母的手,一起数罗汉……
  如今,80戈友会同义工善信百余人,皆为工商先锋学界新秀,宿植德本,为三藏法师精神感召,再会前缘,九州五湖不避车马,提箱携箧,共赴西园晨钟暮鼓,渴慕向化之情溢于言表,岂非旧事未了?
  佛以一大事因缘示现于世,我等累劫修行,荷担如来家业,上济下群、上成下峰、上界下文诸师,不辞万机烦碌,婆心悲切,说正说反指月镜花,何曾轻于我等初学末进?大悲之心,慈爱之情,寄予音容,我辈失却真常、不知归途的愚执羔羊,尚不能振聋发聩,奋起直追,研宗学教修学并重,尚耽淫声色沉迷片刻清净人天小果,如何报师慈悲万一?
  两日小学,各位同修个个似有所悟,感同身受摩拳擦掌,后因又植,不知红尘中又要迷失几多劫数,方得再会姑苏重走玄奘,想来一声叹息!我辈也是痴绝。

附录二【结缘西园】

——2014戈友会静修营小记

刘树森

  在尘世中前行的路上,遇到了就是缘分。
  因了商学院,因了戈友会,因了厦大,也因了重走玄奘路的缘;更因了佛陀的慈悲,济群导师和各位法师的普渡之心,及各位戈友的向佛之愿,让我们相遇在西园寺,与佛结缘。
  落笔行文,心怀感恩。不足三日的清修,让我这样一个迷失在物欲繁华的凡夫俗子,看到了归航的明灯。让一颗蒙尘多年的心,逐渐清亮起来。
  我本愚钝,几日来导师的明法开示,并未全部领悟。但所经的一切,已然让我坚定了向佛之心。所以慧湛师兄提及让我写小文一篇,分享心得时,我并没有顾忌自己的文笔拙劣,心得浅薄,而是答应下来。因为我坚信,在慈悲而智慧的菩萨面前,所有的华丽都是虚幻,真诚感恩,是我唯一能做的。
  修行中的感悟,是美好而清澈的,纵使对我这样一个尚未开悟的人。
  入园伊始,西园寺的清雅已深深打动了我。古朴而宁静的气息让浮躁的心顿时安宁下来,久违的舒畅油然而生。导师后来开示说这是心随境转,竟又是如此智慧。
  每一位戈友,都是热情友善的;每一位义工师兄,都是平和亲切的;每一位法师,又是如此的从容温和。我想,这就是修行的力量吧,这就是向佛的善果吧。每一个人,都在传递着友爱、宽容、慈悲的正能量。我不懂用佛经里的文字或者佛法的道理怎么来描述和形容,只能用自己的感受去说,这样的感觉非常美好。
  来西园之前,对于佛法,我最多只能算是一个爱好者。和很多人一样,我会去烧香拜佛,也会阅读一些佛经相关的书籍。些许的心得,成为在困难和不公的时候宽解自己、坚定自己的药方。很多道理,没有去细想,也没有去精研。向佛之心,可能在内心深处是有的,但虔诚、领悟,和了解佛法真正的涵义,恐怕是谈不上的。这次静修营,是慈悲的佛陀,就着戈友会的因缘,在西园寺,让济群导师打开了佛门,让我这执迷已久的人,感受到了佛光。
  济群、成峰、界文等法师连日的讲法开示,如明月清泉,润心开智。我从未奢望有如此的境遇,亦从未想过自己会有如此的佛缘。感恩诸师之余,记录自身的点滴感想,与诸位师兄分享:
  1.安静才能触摸真实,慢下来就能找到自己
  止语,是在这里第一感受的词。走路不说话,吃饭不说话,学法不说话,睡觉不说话。当这一切都不说话的时候,我逐渐感觉到了每样事情真实的一面。安静地吃饭可以品味饭菜的味道,安静地行走可以感知自己的身体,安静地学习可以领悟真谛,安静地睡觉竟然无梦。如同界文法师带大家做的步行禅,可以感受到每一步原来是这样走的,感受到左脚和右脚的不一样,感受到脚和大地接触的情形,感受到一只脚落地的同时另一只脚开始腾空。从不知道走路时原来有那么多念头会出现,而这一切,都是在安安静静的时候才能被感知。就在这看似慢得不合时宜的节奏中,我在一点点找回已经忘记的感受和自己的身体。原来,感受了那么多外界的事物,却忘了去感知自己。连自己的身体都不能清楚地感知,其它那些感受,难道是真实的么?
  慢下来,静下来,不单单是走路。我想应该可以感知更多。
  2.无常即有常,心定便自然
  以前从未能理解无常,界文法师的解释让我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你要理解事物本来就是无常的,因为你的心觉得它是有常的,所以当无常出现的时候,你才会觉不合理。譬如,我们在这里坐禅,有人手机掉在地上了,哐当一声。你会觉得是谁这么不小心,也会觉得它打扰了你的安静,继而也许会生气恼火。可如果你真的理解事物是无常的,那么手机就是会掉在地上的,这个声音就不会让你觉得惊奇,你也就不会抱怨被打扰。是的,我们总是固执地认为一切常在的才是合理的,这纷扰的世界,这万物皆生的世界,本来不就是无常的么?我们何必又纠结呢?心定了,不就可以放下了么?
  3.无我利他
  我最早接触《心经》,是因为一个小故事,我并不知道故事的真伪,也没有去求证过,因为我觉得一个高僧是有这样的善心的。故事说的是玄奘法师在西行路上碰到一位在荒漠里居住的老僧人,老僧人浑身恶疾,脾气还不好,玄奘法师无怨无悔地照顾了他很长时间,后来老僧人圆寂之前,把《心经》传授给了玄奘法师。当听到济群法师讲述玄奘求法的历程和精神的时候,我感悟到了更深刻的东西,此情此景扑面而来。天荒地漠,一心向佛的玄奘法师孤独地行走在一条没有指引,没有路标,没有地图,甚至不能称之为路的路上,为了什么?在思考着什么?是什么驱动着他?他怕过么?孤独、恐惧,是不是也一样侵蚀着他的心?济群法师的开示,震撼着我的心灵。无我利他,就是在这样的初心下,玄奘法师才踏上了西行的道路;也是这无我利他的心,才让玄奘法师不畏一切艰辛和磨难。勤奋好学,为法忘躯,淡泊名利,临危不惧,无我利他——济群法师开示的玄奘精神,如此通透。修行路上,我辈弟子,自当追随。
  4.学会专注
  成峰法师开示的过程中,分给每人三颗葡萄干。让大家先仔细看看,闻闻,听听,然后慢慢放到嘴巴里,一点点地品尝,从咬开到咽下。葡萄干是我自幼喜欢的食物之一。我也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味觉敏锐的人。我可以轻易分辨出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口感,甚至可以分辨出农夫山泉和利宝矿水的区别。在我此前的世界里,葡萄干给我的感觉有:涩、酸、甜过了、干、硬、刚好等几种感觉,可这次,当我专注地去体会的时候,我竟然感受到了青色的葡萄,熟透的葡萄和一颗圆润新鲜,成熟度刚好的葡萄。我甚至感受到它迸开是汁水散发出来的浓郁的香气。原来,真正的专注,才是人生这场修行中的必修课。
  写在最后:
  我并不知道自己的感悟是否是一个初学者尚未入门的错误的或者粗浅的理解。我只知道自己的心是真诚的,所以还请各位法师和师兄给予我帮助,让我理解的更真。唯一不希望的,就是自己的分享给其他同学造成一些误导。
  阿弥陀佛,再次感恩。期待下次和大家的相聚,期待诸位法师的再次开示。
  在刚过去的忙乱的周一,我发生了一些变化。我可以告诉自己,话说得慢一点。我可以告诉自己,其实可以走得慢一点。我可以告诉自己,应该用微笑去面对那些着急上火的同事。我只发了一次脾气。我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