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第一届设计师静修营 “觉醒艺术与禅意设计” 主题论坛

文│净志   图│觉彬、慧吉、法临

  12月23日下午2点,西园寺拈花堂,继济群法师“心经的智慧”主题讲座后,静修营另一重头戏“觉醒艺术与禅意设计”主题论坛登场了。
  如果说上午的讲座是理论篇,下午的论坛则是实战篇,即如何将“空的智慧”运用到艺术创作中。活动仍由前央视主持人赵普主持。在营员们起身礼敬后,济群法师再登讲台,为众开示。

  法师首先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都希望过一种富有精神内涵的品质生活,很多人将目光投向了禅意用品、禅意文化。“我们所需要的用品很多,但很多人不知道,其实生命本身也是一件作品。”
  如何提升生命这件作品?我们要去了解自己。而禅的智慧,就是让我们认识并找回自己,继而开启本自具足的佛性。对设计师而言,如何将禅的智慧运用到艺术创作中,法师为设计师们开示了12字箴言——“无我、无相、无限、出世、寂静、超然”。

无我、无相、无限

  一直以来人们都在追求“重要感、优越感、主宰欲”,艺术家更是特别强调“自我与个性”的表达。“我们想通过作品、身份、地位来代表我,其实这种感觉是非常累的。佛教认为对‘我’的执著是一切烦恼的根本。

”法师直言。在禅意设计中,“无我”首先要不以彰显自我为目的,其次要有利他心。理想的建筑应以生态为中心,满足“身安、心安”的标准,人与环境是和谐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设计师往往将执著停留在环境、建筑、自我上,导致人和建筑、建筑和环境之间的冲突。“而佛法是用缘起看世界,‘无相’其实就是空掉一种错误的设定和执著。”只有打破二元对立,才能够体会到空的智慧,从而给设计师带来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世界由有限和无限组成,一般人停留在有限的层面并执著其中。佛法的修行就是帮助我们打破有限,以无限的视野去不断追问生命的终极问题,打破对现实利益的执著。认识“无限”对禅意设计有着重要意义。人很容易心随境转,而空灵和简约的风格则更容易让心变空和无限,禅意空间就是要打破二元对立,把有限和无限统一起来。好的设计师应认识到,建筑和环境是一体的,让人能够在有限中感受无限。

出世、寂静、超然

  不同于小乘佛教的出世思想,大乘佛教是要在世间生活的同时,用智慧来观察、认知这个世界。“虽然也跟大家做一样的事情,但我们的心没有粘著,出世和入世就能统一起来,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法师的开示让人豁然开朗。
  入世和出世的设计有何不同?法师指出,入世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世俗心理,张扬自我,在不断做加法的过程中,将人导向浮躁。出世的设计则是满足生命内在的需要,低调朴素有内涵,超尘脱俗,在不断做减法的过程中把人导向平静,让心回归自然。而禅意空间就是做减法,“减到没法再减,就是理想空间了。”
  佛法所讲的寂静为涅槃,即息灭烦恼,平息躁动,真正体会到生命的宁静。作品通常承载着设计师的精神,如果创作时的心态是浮躁、功利的,作品则会呈现出

“烟火气”,给人带来浮躁的感觉。如果设计师内心充满宁静,作品就会散发出寂静的气息,并最终将人导向宁静。以这样的心态创造空间,就会很有加持力,心很容易静下来。
  超然的心态来自两方面,首先看清一切如梦如幻,其次要体会到空性的智慧。因为空性而不粘着,设计师及其所创造的作品,就会拥有一种超然的气质。
  法师提出的禅意创作“十二字箴言”,引起了营员们的广泛共鸣。
  接下来,三位嘉宾上台,分享了自己的禅意设计理念。

  陈熙:活学活用12字要诀
  陈熙本来准备了PPT,在听完济群法师的开示后,又有了新的感悟,临时决定不用讲稿,“超然”开讲。他首先分享了一个“小案例”。甲方设计费不高,要求却很高,他中间几度想放弃,但想到法师讲的“无我、无相”要诀,设计不能只满足自我,而是要服务大家,于是调整心态,从心出发,缓和了双方关系,项目也得以顺利进展。
  陈熙说,之前 “被动”做设计,自己不开心,业主也痛苦。现在在沟通的过程中就开始做方案,即使没有签合同,也会把方案送给对方,只要对他们有帮助就可以,看似“吃亏”的利他心态,赢得了客户的尊重。
  最后,陈熙还将要诀运用到设计管理中,和年轻设计师一起规划职业生涯,合作共赢。这一角度的调整,充分释放了设计师的动力,将自利与利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我将自己对佛法的感悟放在生活、工作以及设计中,和客户的沟通顺畅了,创作水平也得到提升。”陈熙不无感慨地说道。

  万浮尘:誓愿“于一尘中尘数佛”
  苏州历来人杰地灵,更是建筑之乡,既有拙政园、狮子林等中国传统园林代表,还是贝聿铭等世界级设计大师的故里。浸润于这一方宝地,万浮尘特别留意身边细节所带来的灵感,如桌面、窗帘、扇子、光影等,这些都成为他创意的来源。
  入行30多年来,万浮尘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建筑作品,而他的最大理想则是能够在更多的作品中融入“禅意文化”。“我的名字就有佛法的味道,万物,浮尘,皆因果,我希望在每一个民宿中都建一个佛堂,这就是我的梦想。”

  顾忆:放松才是最好的状态
  顾忆2012年由非洲回国,在家休息两年后受朋友感召,以无心插柳之姿创作出神来之笔——“厢”。通过这个作品得以与济群法师结缘,正式拉开了“觉醒艺术”的帷幕。
  “至今我还是很满意‘厢’,它是在非常放松的状态下完成的,现在接的案子多达几十个,但这种状态已经没有了。”顾忆反思到。他将马岩松与扎哈的建筑作品进行了对比,说明由内而外与由外而内设计的差别,直接造成人与建筑、建筑与自然和谐或冲突的关系。“明年起我们要从心而发做设计,争取成为觉醒的设计师。”顾忆最后表示。

  在活动的最后环节,由赵普主持,济群法师与三位嘉宾展开了一场“三问一答”的对话。法师对嘉宾们的问题,以及营员们关于人生和学佛中的困惑,都给予了慈悲开示。
  不知不觉中3个小时的活动已接近尾声,此时拈花堂温暖明亮、慧音绕梁。
  “当我们有了禅的智慧,就能挣脱束缚,实现生命的独立和自由,艺术境界自然得以提升。”生命有出路,艺术才有出路,觉醒的智慧,对于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