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6-29 10:25:54

    布萨为梵语,汉译净住或清净,本为净化自心之意。布萨法会的举行,一种是为信众说法、授受八关斋戒,使他们住于清净戒行,奉行俭朴的修道生活;一种是由比丘读诵戒本,按篇提示并检阅,通过自我检讨和发露忏悔,达到僧众自新、僧团纯洁、正法久住的效果。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6-29 10:34:39

    当前僧人队伍的状况,大有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之势。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传戒不如法。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一方面要对现有僧尼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一方面要慎重接引未来的僧尼,使僧团保持纯洁。受戒是确定僧尼资格的重要手续,更应当认真对待,如法举行。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6-29 10:48:11

    可惜的是,当今教界不依律行事,滥收徒众,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已司空见惯。这和宋元以来禅净盛行、律学衰微的现象是分不开的。作为当代的佛教,将何去何从?是严净毗尼,还是废戒废修?教依人弘,法赖僧传。僧人之所以称为僧宝,正是以其能精严戒律,修定习慧。若形同俗人,怎能受到人们的尊敬呢?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6-29 10:52:47

    在日常生活中,食与药是两个不同概念,食是指饮食,药则指疗病的药物,内涵各异,谁也不会混淆。而在戒律中,不仅将药物称为药,亦将饮食归于要的范畴。也就是说,一切食用之物皆通称为药。药物的作用乃治疗病苦,饮食能治疗饥渴,自然可称之为药。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6-29 11:34:26

    病与死是人生的两件大事,谁也无法避免。尤其是出家人,远离了家庭和眷属,倘若道业未成,烦恼尚在,一旦疾病缠身,更显得孤苦零丁。这时就需要大众的关心,集体的帮助。可当前僧团对有关事宜处理得很不如法。有些老和尚患病后未能得到较好治疗,且生活无人照料,临命终时烦恼重重,以致一生修行付之东流,实在可悲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6-29 11:39:28

    戒律是僧尼行为的准则,不懂戒律,行为就失去依据。一个不懂戒律的人,在僧团是不能独立生活的,更没资格成办僧伽事务。唯有通过对戒律的学习,才能如法如律地成办僧事,服务大众。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6-29 13:23:41

    如果多一人遵行五戒,社会就减少一分危机,增加一分安全。由别解脱戒建立起来的僧团,则具有教化社会、净化人心的作用。而菩萨道行者所遵循的菩萨戒,更是以六度四摄等利他行,积极贯彻大慈大悲的菩萨道精神。如果人人能够奉行五戒乃至菩萨戒,人间便是和乐的净土。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6-29 13:31:58

    律中关于僧尼日常行事的规定还有很多,此处仅就读律所得简单作些介绍。戒律有止持与作持之分,比丘的250条戒或比丘尼的348条戒只是止持部分。我们要全面认识戒律,不仅要学习止持部分,也要学习作持部分,才能彻底明了僧伽的行事规范。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6-29 14:32:26

    头陀行是佛陀最初为弟子们制定的生活规范。僧团成立之始,五比丘向佛陀提出:我们应穿何衣?吃何食?住何处?患病如何医治?当时佛陀的回答是:应着粪扫衣、常乞食、树下坐,患病则食腐烂药。这些生活方式又称“行四依”。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7-09 10:36:23

    有部的自性,是指因缘聚合的有为现象中,具有自生、自成、永恒存在的自体。唯识家的自性,是指依他生起的一切现象,各有相对独立的体质及简别于他的功能。禅家的自性,是指我人本具的真如佛性。中观家所破的对象,主要是有部所说的自性。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7-09 11:10:42

    “识”之一词,包含八识心王、五十一心所、十一种色法、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六种无为法。八识是识的自体,五十一心所与识相应,十一种色法是识所变现,二十四不相应行法在心、心所、色法上分位假立,六种无为是识的实性。这一切都不离识,总立识名。唯是遮遣愚夫所执识外实有色等,所以唯识并不否定依因待缘生起的宇宙差别现象、色心诸法,但不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7-09 11:17:09

    太虚大师的唯识思想博大精深,体系严谨。从成立唯识义、依教起行、导归兜率净土,境、行、果总括无遗。从驳斥西方唯心主义学派,到弹斥国内欧阳师生,捍卫唯识大法,鞠躬尽瘁。大师晚年选编的《慈宗三要》,是唯识学人的修行指南,依此,可避免唯识学走上纯学术研究的道路。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7-09 11:23:03

    世亲关于唯识方面的著作很多,但代表其思想的,主要是《唯识三十论》和《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提出三能变的观点,从正面成立唯识;《唯识二十论》则针对外人的疑问,释难以成立唯识。这两部论一正一反,从不同角度建立诸法唯识,其思想体系尽在其中。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7-09 11:50:50

    奘公译《成唯识论》时,原想把十大论师对《三十论》的注释,一一译出。窥基认为十大论师的注释内容分歧很大,且分布在五印度,现在如果一一都译出,恐怕后人没有那么多时间云研习。而观点的不同,又会造成学者思想混乱,所以有必要综合十释,评判真谬,权衡得失。奘公听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就以护法的思想为中心,参酌调和九家之言,译成《成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7-09 11:55:50

    代表无著在瑜伽唯识学成就的,当推《摄大乘论》。在此之前,瑜伽唯识学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教界也未取得相应地位,小乘人曾斥之为非佛说,不承认六识以外还有阿赖耶识。在弥勒和无著的其他著作中,对这些问题都有论述。如《瑜伽师地论·摄抉择分》从八方面论证实有阿赖耶识,《大乘庄严经论·缘起品》举出八种理由证明大乘是佛说。关于这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7-09 12:00:37

    在汉地,关于此论最著名的注释,是窥基的《辨中边论述记》。所谓“述记”,说明此书乃窥基亲承玄奘所述而记,并非个人著作,其内容多是奘公从印度听闻得来,不乏重要见解。另外,《述记》在解释颂文、释文之时,屡屡驳斥真谛所译《中边分别论》之说,以显唯识正宗思想。近代,则有太虚大师撰写的《辨中边论颂释》,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可作为学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7-09 12:08:52

    本地分通说十七地,摄抉择分进一步抉择十七地的深奥道理。此二分是所说,使人明了诸法事理。摄释分辨明讲经方法和诸经仪则,是能说的方式。连同前二分共为所说内容及能说方法,是一般的通说。摄异门分解释诸法名义,会通各种异说。上面四分阐明所诠教法,摄事分特明能诠的三藏,显示能诠与所诠的不同。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7-09 12:14:28

    在汉地翻译的《解深密经》中,流传最广、注疏最丰的当属唐译本。奘公留学印度十七载,从戒贤论师听授《瑜伽师地论》三遍,当然学过本经。归来后主持译场,随译随讲,由弟子们记录成书。奘公门下,最著名的有窥基、圆测二师。《大正藏》中,现存圆测的《解深密经疏》四十卷,书中旁征博引大小乘经论,深刻分析经文奥义,是后世研究本经的重要资料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7-09 12:17:19

    世俗与胜义合称二谛,一者为众生的虚妄世界,一者为圣贤的真实世界。《中论·四谛品》说:“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可见二谛在大乘佛法中的重要性。本经《胜义谛相品》专门阐述胜义谛的内容和特征,并用种种譬喻,生动形象地显示胜义谛,  查看全文>>


  • 觉醒  发表于 2020-07-09 14:26:28

    本文虽然批判“居士佛教”,但并不反对印老提倡的“建设在家佛教”运动。世界是广大的,人口已达60亿之多,有因缘接触到佛法的只是极少一部分。尤其在国内,弘法事业刚刚起步,可谓任重而道远,我们不仅希望出家众能热衷于弘法事业,同时也希望广大在家居士能积极参与、投入到弘法事业中。像《维摩经》所说的无尽灯法门一样,以一盏灯火点燃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