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济群法师《玄奘的精神》讲座

文│慧参 图│觉彬

  从凉州、玉门关到高昌,再到阿耆尼和龟兹,翻越天山和大清池,到达飒秣建、铁门、大雪山,再向东南行至犍陀罗,这条充满官府追截、自然严峻考验及盗贼猖獗的长达5万里的“天山北路”,就是历史上玄奘大师西行求法的路线。
  2006年,为走近玄奘精神,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选取了112公里的“莫贺延碛”无人戈壁作为赛程。
  2017年9月16日上午8点半,西园寺大觉堂,面向玄奘之路的戈友和准戈友及腾讯佛学的网友们,济群法师再次开显“玄奘精神”的真正内涵。
  对于玄奘之路,法师说自己有一份特别的情怀,因为他个人的学修和弘法一直与唯识密切相关,而唯识宗的创立者就是玄奘大师。早在2006年,第一届玄奘之路就邀请过法师参与,只是当时未具因缘。随着与戈友们的日渐接触和对玄奘精神的解读,今年5月,法师也亲自走在了这段玄奘路上。此番再见,可谓因缘际会。

真正的玄奘之路

  法师说,玄奘之路,不仅是地理上的挑战路线。在今天这个物质追求至上、精神追求缺失、心理问题和社会矛盾突出的时代,学习和了解玄奘精神,具有特别的意义。玄奘之路,更是一条心灵之路、精神之路。
  “理想、行动、坚持、超越”,很多企业家戈友也因为理想、行动和坚持,拥有了事业的成功。但除了事业的成功,荷兰商学院的王新说,现在整个社会确实浮躁,很多人很物质,说是为了理想,但实际可能不知道理想是什么,包括对玄奘求的法是什么可能都不知道。缺乏理想,道德就滑坡;没有宗教,道德也滑坡。在戈壁和西园,他静下来思考,我们作为个体,力量很小,但每个人也是一个宇宙。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修正自己,做小的事情去帮助别人,社会道德才能不滑坡。
  法师指出,玄奘之路十二载,很多人通过重走玄奘路,或是挑战了自己,或是锻炼了团队,或是磨炼了意志和毅力。“理想、行动、坚持、超越”,戈友会的这一口号,也是对玄奘精神的归纳。玄奘之路是一条求法之路,是一条精神之路。重走玄奘路,就是要学习玄奘的理想、行动、坚持和超越。

玄奘和他的理想

  了解玄奘的理想,离不开法。学习玄奘的理想,难道也要像玄奘那样求法、出家?其实,法是智慧和觉醒的文化;求法,是学习和传承智慧、觉醒的文化。玄奘大师孤身涉险,为法忘躯,只为“远绍如来,近光遗法”。他的求法精神,有四大意义。
  1.文化传承的意义
  济群法师说,人就是文化的产品。人的观念、价值、兴趣、爱好等,都受到文化的影响。植入什么样的文化,也就造就什么样的人生。
  传承智慧、觉醒的佛法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命的轮回,增加生命的长度;学习佛教丰富的心性理论,则可为生命增加深度,使得生命不再短浅。
  孤身涉险,历时19年,取回75部佛教经典,归国后更夜以继日地翻译了47部共1335卷经典。玄奘大师所追求和传承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觉醒的文化。这样的文化,造就的是他的崇高人格典范。
  2.精神追求的意义
  现代人或许对物质追求更加熟悉,买别墅、换汽车、事业做得更大……等到富起来了,静下心来的时候可能才会想:除了物质,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死后又要去往哪里?死后一大堆钱财怎么办?活着为什么?
  玄奘大师无我利他、慈悲济世的精神追求堪称典范。从修身养性到明心见性、成贤成圣,佛教提供了精神追求的理论依据,也提供了修行的实践方法。
  3.探究生命真相的意义
  人类的永恒困惑和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其实都根源于人对自我、对世界的错误认识。我是谁?活着为什么?感情、家庭、工作的问题如何解决?佛教文化实际上是对生命真相的智慧认识,具备了智慧认识,才能探究生命真相。
  4. 降魔成道的意义
  所谓魔,即是障碍成佛的力量,如人类内心的贪婪、愚痴、狭隘等。佛经中更把这些负面力量比喻为居住于我们内心的毒蛇。唯有降伏内心的魔,才能身心安宁。做企业面临各种考验,同样也是修身养性的过程,学习玄奘精神,就是为了降伏内心的不良心理力量。

玄奘的行动、坚持和超越

  玄奘是如何实现他的求法理想的?这离不开他的行动、坚持和超越。作为一名僧人,玄奘身上集中展现了四种精神,这些精神值得每一位想要走上玄奘之路的人学习。
  1.勤奋好学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了玄奘真实的一生:自小天资聪颖,十三岁出家即是为了“远绍如来,近光遗法”,出家后更是依止当时的名师深入经藏;及至限于经典的翻译,为求进一步通达真理,萌发了西行求法之志。西行十九年,可谓是边走边学,走到哪儿学到哪儿。到达当时印度的最高学府,更是一学五年,学完还遍访全印名师。
  对于这一点,很多戈友表示,无论是世间还是出世间,勤奋和学习都是需要的。南京大学商学院的芮德香认为,修行就是回看自己的内心,找到人生的使命,好好地去完成,用精进的脚步才能迈向理想。
  2.为法忘躯  
  今天的戈友们在走玄奘之路时,不仅有车队的补给和团队的支持,还有各种先进的装备。但玄奘大师当年出境时,面临的是官府阻碍和追截,在八百里“莫贺延碛”打翻唯一的水袋,也宁愿向西一步死,决不向东一步生。过凌山遭遇雪崩,徒众死者十有三四,也未能改变他求法的心。即便是面临盗贼的追赶和性命危险,以及印度当时输了砍头相谢的辩论风气,都从未让他求法的初心有任何改变。如果没有理想和行动、坚持,如何超越重重生死考验?
  3.淡泊名利  
  不仅如此,玄奘还是一名淡泊名利的僧人。虽然在国内修学已有成就,但他并不安于舒适的现状,心中依然只有求法,只有众生。即便是高昌国国王以国师的隆重待遇相留,他仍然不以为重,甚至以绝食相拒。面对那烂陀寺对留学生的最高礼遇和戒日王、婆罗门王的争相迎请,玄奘的心依然不为所动,早已超越了名利。比之于现在很多人生意场上的不择手段,做坏心行,玄奘的理想和行动、坚持尤为可贵!
  4.无我利他
  玄奘的一生,从未考虑过自己。西行求法,他不惧个人安危;翻译经典,他殚精竭虑。翻译和领众之余,他几乎没有多少时间用于个人修行,只能在译经的深夜“礼佛行道”。白天有事耽误,夜晚必定努力用功赶上,往往“三更暂眠,五更复起”。他不仅超越了名利,也超越了生死,超越了自我。为了“远绍如来,近光遗法”,玄奘一生矢志不渝。
  所以,玄奘之路,不仅是一条地理路线,也不仅仅是心灵之路,更是一条人生之路。在今天这个缺失精神追求、沉迷于物质的时代,这样的精神之路尤为可贵。

追随玄奘的脚步

  安踏体育的马猛说,玄奘大师的理想、行动、坚持,其实就是佛教的发心和愿力,这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济群法师讲玄奘之路,17年、5万里,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理想,而是人生怎么过的问题。马猛说,因为有远大的理想,他把人生拉得特别长,每段时间的价值和具体怎么过,其实在他看来是相当渺小的。
  和济群法师聊天的时候,法师笑着对他说,你看,和玄奘法师比起来,我还是不够勤奋啊!马猛赞叹道,自觉才能觉他,自利才能利他,这就是菩萨境界啊!

  大漠烟直,先贤已逝,茫茫天地间,回望人生,如何才能无憾?如济群法师在讲座最后劝勉的那样:玄奘之路,是一条先贤之路,每个人也要追求这样的人生之路,造就更有品质的人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在玄奘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