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菩提静修营主题讲座第二讲

文 / 慧 湛    图 / 隆冰、觉彬、赵德明

  2014年10月3日上午,菩提静修营主题讲座第二天,继续正见之旅。在上次开示了佛教是“消极还是积极,悲观还是乐观”之后,济群导师重点阐述了以下三大问题:禁欲还是纵欲,重生还是重死,自利还是利他。
  第三,禁欲还是纵欲
  在讲座中,导师首先阐明了何为“欲”。欲即需求,佛教将之归纳为财、色、名、食、睡五种。其次是佛教如何看待欲望。从道德属性上,欲望可分为善、恶、无记三类,既会成为犯罪的根源,也会成为完善人格、追求高尚精神的动力。善的欲望,佛教称为善法欲,是走向解脱、成就觉醒的基础。佛教对欲望的态度,既反对纵欲,也不主张禁欲,而是主张少欲、知足、惜福。
  第四,重生还是重死
  一般人认为佛教更重视死,如佛陀是看到生老病死而出家。此外,很多修行人以“了生死”为目的、发愿往生西方,及寺院为亡者做经忏等,都让人误以为佛教是为死者服务的。事实上,佛教既关心死后归宿,包括临终关怀等,但更重视现实人生。导师从人身难得、活在当下、现法乐住、人生佛教理念等方面,阐述了佛教对生的重视。所以,佛法修行的三种利益,是现世利益、来世利益和究竟利益。
  第五,自利还是利他
  关于这个问题,导师针对有人认为佛教徒只管自己,不顾家庭和社会的误解作了分析,并指出,一个人真正想要自利并不容易。因为很多人并不了解自己,不了解生命真相,也不了解人生因果,所以自利需要智慧。自私未必能够自利,无私才能真正自利。在纯粹利他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成就慈悲,还能破除我执,成就智慧。只有学习佛法,才能真正将自利和利他统一起来。在自利的基础上进一步利他,进而通过利他来圆满自利。
  讲座的气氛轻松热烈。法师的幽默,不时引得营员们欢笑;而佛法智慧的深刻,又不得不令人深思。来自上海的一位师兄说,看到导师在讲座开始前礼佛的身影,特别想流泪;聆听导师的开示后,开始反思自己,决心如理思维,做一个具有正见的佛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