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

五蕴非我,我在哪

  问:我在大学教心理学,会让学生从行为、想法、感受来寻找“我”。很多心理问题正是因为人们不知道这些、不能表达或被压抑了。如果五蕴也不是我,怎么解读关于自我的部分?
  答:佛教讲无我,也讲假我,并不否定缘起的五蕴身,只是否定其中有恒常不变、不依赖条件存在的自性。换言之,是否定我们对事物的错误认知,而不是现象本身。唯识宗讲三性,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就像有人在月光下看到绳子,以为是蛇而受到惊吓。蛇是主观的错觉,根本就不存在,为遍计所执;绳子代表缘起的现象,为依他起。空并不是否定绳子,而是否定蛇的错觉,告诉我们一切都是条件的假相。
  我们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所见离不开自己的认知模式,并受到观念、情绪、经验、好恶的影响。就像我们喜欢一个人,看他做什么都很顺眼,反之,看他做什么都不顺眼。我们非常相信这个感觉,认为世界就是自己看到的那么回事。其实,呈现在我们认识上的世界,并不是客观存在的那个。佛法就是不断告诉我们,事实的世界是怎么回事。一旦跳出错误的认知模式,如实看清真相,当下就能在缘起现象中通达空性。反之,则会由我法二执的错觉产生所知障和烦恼障。然后继续带着二执二障看世界,使所见被进一步遮蔽。
  怎么认识自己、解读自我?虽然假我的部分可以从五蕴来寻找,但如果停留于此,是找不到真相的。只有透过五蕴,看到色受想行识只是条件关系的假相,才能看到我的本来面目,这是必须通过修行体证的,而不是意识层面的思维和判断。

真正的我是什么

  问:听了讲座,感觉我的所谓烦恼,只是在六根和五蕴的作用下,由错误认知产生的,但也带来另一个问题:假设这些都不是我,真正的我是什么?
  答:“我是谁”,是佛法修行解决的核心问题。我们会把身体、相貌、财富、地位等当作是我,如果以智慧审视,会发现这些和我们只是暂时的关系。这种对自我的错误认定是一切痛苦的根源。世间每天会发生很多灾难,我们通常只是听听而已,未必有什么感觉。但只要贴上“我”的标签,马上会对我们构成影响,甚至让人崩溃。佛教说无我,并不是说你不存在,而是否定对自我的错误认定,引导我们真正找到自己。
  关于对自我的认识,佛法有两个切入角度。一是在认知层面,引导我们看清什么不是我,从而排除干扰;二是通过禅修摆脱妄念,把心带回当下,通过持续、稳定的专注培养定力。然后就可以在此基础上修观,看到五蕴乃至诸法的实相。更重要的是,可以进一步开启智慧。一旦开启它,不仅能知道“我是谁”,还能找到自我拯救的能力,找到生命的最大价值。

我、末那、阿赖耶和佛性

  问:什么是末那识和阿赖耶识?和我是什么关系?和佛性是什么关系?
  答:末那识和阿赖耶识出自唯识的八识思想,属于潜意识,即平时感觉不到的部分。末那识是我执的根本,它把阿赖耶识执以为“我”,引发了与此相关的一切烦恼。为什么会执阿赖耶识为“我”?因为阿赖耶识具有储藏功能,保存着生命延续过程中的所有信息。我们无始以来的一切所思所言所行,不是发生后就结束的,还会在内心留下影像,形成种种心理力量。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可以参考我的《认识与存在》一书。这是关于《唯识三十论》的解读,对八识及运作原理有详细说明。
  关于阿赖耶识,唯识宗的旧译和新译有不同诠释。旧译认为阿赖耶识有染的部分,即妄识,是迷妄系统开展的基础;同时也有清净的部分,相当于佛性,是成佛的基础。而在玄奘三藏翻译的唯识经典中(新译),基本是不讲佛性的。

克隆只是出生方式不同

  问:佛教怎么看克隆人?这算不算是一种生命?
  答:克隆人是全世界共同禁止的,会带来道德、伦理等众多问题,后果不堪设想。虽然佛典中没有说到这个问题,但佛法不离世间法,既然对众生有那么多危害,自然也是佛教反对的。但从原理来说,克隆人也是独立的生命体,只是出生方式比较特殊。当它作为生命体出现,不只是细胞在产生作用,同样会有识去投胎,带着那个识储藏的生命信息,才能构成完整的生命。就像某个猫被克隆了,并不等于原来的猫,其实是另一个生命。只是因为这种出生方式,所以在生命的物质层面,即基因信息上有更高的相似度。

轮回和解脱

  问:我对轮回的真实性有怀疑,原始佛教中就有轮回说吗?缘起性空是不是说,只有重新回到空,才能究竟解脱?
  答:轮回是印度文化的共识。印度宗教众多,但普遍认可轮回说,认为轮回在时间上贯穿三世,在形态上包含六道,其本质都是痛苦的。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解脱轮回。这种认识并非玄想,而是通过禅修证知的。佛陀证悟时,同样看到众生在轮回中不断流转。所以这也是佛法的基本思想,从原始佛教到大乘佛教是一以贯之的。
  现在人接受唯物主义教育后,将此作为认识世界的唯一标准,看到才肯相信。但科学告诉我们,宇宙中除了可见的物质外,还有更多不可见的暗物质和暗能量。相比之下,可见物不过百分之五而已。而且科学还在不断发展中,即便从这个角度,我们也不能用现前认知,轻易否定自己看不到的部分。事实上,我们的认识系统有很大的局限性和错乱性。
  关于轮回,我通常会提出三个思考角度,一是天赋,二是缘分,三是命运。很多人会感到人有天赋、人与人之间存在缘分、人受命运支配,却无法解释为什么会这样,轮回说恰恰可以解答这些疑问。如果没有轮回,很多现象是无解的。
  缘起性空告诉我们,一切现象都是众缘和合的,其中没有不变的本质。佛法所说的缘起有两种,一是杂染缘起,一是清净缘起。凡夫生命以迷惑烦恼为基础,不断制造痛苦和轮回。但解脱轮回并不是什么都没了,不是进入顽空状态。因为我们还有佛性,当清净种子开显出来,将成就圆满的生命状态。

缘起的生命观

  问:佛教认为世上不存在永恒的我,身心由色受想行识五蕴构成,其本质是空性。识也是空的吗?如果这样的话,究竟什么在六道轮回?
  答:印度传统宗教认为有固定不变的神我,西方宗教也认为灵魂是永恒不变的实体。佛教讲无我,是否定在缘起生命安立的假我,认为生命是色、受、想、行、识五蕴组成的缘起现象,其中找不到作为实体的“我”。识同样是缘起的。
  但无我也不是人死如灯灭。佛教认为生命延续像流水一样,以第八阿赖耶识贯穿其中,这个过程是“相似相续,不断不常”的。相似相续,即色身从小到大,从成长到衰老,时刻都在变化。但它是前后相续的,不是立刻从孩子变成面目全非的老人。除了色身的变化,我们的观念、心态、人格也会随着生命经验的积累而更新,从不间断。可以说,阿赖耶识就像一个随时储存信息的超级硬盘,内容时刻都在变化。我们所有的想法和言行,不是发生后就结束的,还会在内心形成种子,成为未来生命延续的动力。
  生命虽然没有不变的实体,但有阿赖耶识为载体,所以出生时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以过去的积累为起点,又以现在的积累决定明天是什么。本着对自己的负责,我们也要谨言慎行。修行,就是不断改变生命内涵的过程。这是缘起的生命观,既不同于一般宗教的永恒论,也不同于唯物论的断灭论。

业果怎么延续到来世

  问:人类造作善恶业所感召的果报,怎么会延续到来世?
  答:任何一种行为都有两种结果,除了看得见的现象因果,还有看不见的心灵因果。从现象因果来说,有现报、生报、后报之分。比如干了坏事,可能马上感果,可能来生感果,也可能会经过更多生。因为从因到果需要缘的推动,即相关条件的成熟。但不论早晚,一定是会结果的。生活中也有类似情况,比如有人作了案马上被抓,也有的过几十年才被破案。不同的是,法律制裁可能有疏漏,但因果是绝对逃不掉的。因为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不是谁可以逃避或操控的。
  从心灵因果来说,也有当下的和未来两种。当我们心生慈悲时,内心是温暖而快乐的,同时还会使慈悲品质随之增长。不断强化慈悲,会使生命得到提升,使这种力量延续到未来。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从小就心怀慈悲,愿意帮助他人,就是这种心行的等流果。

果报还自受

  问:《大宝积经》说,“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我去九华山时,看到供奉着十殿阎王。那么下地狱是不是相当于对以往业力的结算?如果结算过了,业力会不会结束?因果和儒家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一样吗?
  答:这个偈颂告诉我们,如果不加对治,往昔所造的一切业力都要受报。下地狱只是某一部分恶业的成熟,这些业报完后就结束了,不会没完没了地继续。就像你欠债还钱后,相关债务就此了结。但无始以来,众生所造的业力无量无边,就像你欠了很多债,下地狱只是还了最大的债,但不是全部。众生随业流转,业报是逐步成熟的,不是一次性就能结算完的。在不加干预的前提下,业力会在条件具足后自然成熟,招感果报。如果担心未来苦果,首先是从今往后不造恶业,其次是通过忏悔来对治,把重业变成轻业,甚至彻底消除。
  因果思想和儒家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有相通之处,但不完全一样。因果是基于个体生命的延续,而不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当然,我们会投生什么家庭,招感好或不好的环境,也是自身业力决定的。从这个角度,儒家观点也说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