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济群法师“大道大商”主题讲座

文│道诗、邦益   图│道力、善国、智延等

  姑苏煦日,古刹秋风,抚育了人心几千年。
  而狂奔突进的物质文明发展浪潮下,企业家的心又该栖息何处?
  11月10日上午,济群法师悠然走进拈花堂,带着门外和煦的朝阳,带着一路的竹影和松风,和企业家们面对面,亲切地娓娓道来。

一、商业文化下的中国精神,走到了哪里

  作为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我们拥有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这种传承不仅仅是身体和血脉的传承,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延续。
  当今社会,中国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精神建设方面,与经济建设相比还是有些滞后。但实际上,在中国文化里,先学做人是精神建设的核心。儒家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佛法崇尚慈悲、智慧。对企业家而言,同样需要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因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

二、企业家的精神建设,何来何去

  商业文化来自西方,但在西方商业体系以外,还有一套雄厚的宗教理论背景和人文思想。其中的哲学宗教传统,是关于做人的文化,如《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制度》一书深刻地影响了资本主义发展。另外,西方的法律、道德、职业观、财富观等也都建立在宗教体系之下,所以西方人不仅仅单纯追求商业,他们更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但我们现在接受得更多的仅仅是他们的商业文化,以致于人人忙于做事,却疏于关注做人层面。
  中国人的价值观、成功观,基于儒释道的做人做事体系。儒家文化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内圣外王”——内在培养圣贤人格,外在造福社会。本身就是一个价值体系。佛教与儒家精神有相通之处。佛教讲自觉觉他,自利利他,从自己走向觉醒,到帮助更多人觉醒;从实现自己生命的圆满,到帮助更多人实现生命的圆满,都立足于从做人到如何造福社会。佛教与儒家精神也有互补的地方,儒家偏唯物,佛家重心性。儒释道三种文化的融合,造就了非常好的人格,也非常有益于造就优秀企业家的人格。
  最近习主席访问印度,引用了国学大师季羡林的讲话。季羡林研究梵文,别人问他为什么研究梵文,他说“我不了解梵文,就没法了解佛教文化,不了解佛教文化,就没办法真正了解中国文化。佛教已经渗透入中国人的血液。”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说:“中华文明立足于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可见,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对中国社会很重要,对企业,对世界,也同样重要。

三、企业家的成功,应如何定位

  我们接触不同的文化,就会有不同的成功观。商业文化以福润、福布斯为导向;中国传统文化以造福社会、立德、立功、立言为准则。
  生命有两种力量。孟子讲“人人皆可为尧舜”,但也讲“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佛教讲人有魔性,但也有佛性。张扬魔性就成魔,发展佛性就成佛。企业家的成功是什么?其实同样是做两件事:如何摆脱生命中的魔性,转变为开显佛性,发扬生命中的正向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包括企业家自身在内的人的生命也是一个产品,它是普通产品还是艺术品?客户体验好不好?我们自己体验好不好?你可以问你的妻子、丈夫、儿子、同事……打造精致的产品,是企业能不能做大、做好,能不能成功的关键。
  现在人都爱美,为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会抹很多东西,但还是觉得不够美,再把下巴搞小一点,鼻子搞高一点,觉得肚子太大的,甚至会把肋骨搞掉几根。但佛教认为,外在的美都是短暂的,金钱、家庭、亲戚、朋友…….死时无一能带走。企业家们如果明白这个道理,无疑对建立智慧的成功观很有帮助。

四、企业家的价值,该如何平衡

  完整的价值观应包括:现实价值、长远价值、终极价值三个层面。法师分别从儒家和佛教的角度,为我们解读三种价值观的内涵。
  儒家文化讲究现实价值,也讲究长远价值,倡导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希望五福临门,并提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认为留财予子孙,不如留德,因为钱财很容易被挥霍,甚至带来灾难。
  而大乘佛教教导我们发菩提心,利益一切众生,同时也是非常重视现实价值的。佛法修行有三乘,即人天乘、声闻乘、菩萨乘。人天乘教导我们做一个有道德、有爱心、身心健康的人。佛经里讲到的维摩诘居士,事业成功,社会大众对他很尊重,各方面福报都特别好,同时又是一个修行很高的菩萨,将现实价值和终极价值结合得非常好,因此一直以来备受中国文人青睐。
  与此同时,佛教也重视现实价值背后的长远价值。现在很多人追求现实价值的时候,把长远价值忽略了。甚至为了做企业,把心灵、身体做坏了。同样,如果不讲究诚信,在社会没有信誉度,没有利他心,路也会越走越窄。法师举例说明道,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免费原则,就是通过广结善缘,吸引更多的广告商。
  那么在操作层面,企业家该如何兼顾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法师给出了中肯建议:要考虑企业家的身心修养,要不断学习来适应时代的因缘,还要关注企业的终极价值。如果能带着超然、出世的情怀去做好当下的事情,却又知道这些如梦幻泡影,才能将企业做得很自在。

五、现场答疑

  问:在当今“狼性精神”当道的社会环境下,怎样才能很“佛系”地把生意做好?
  答:国内很多人学习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他从利他、敬天爱人的角度,在日本做出两个五百强企业,值得借鉴。
  正如习主席所提出的命运共同体,带着利他心去做事,成功几率应该是更多的。
  问:如果讲究慈悲为怀、利他,那么好朋友破产了,我只讲慈悲收不到钱怎么办?
  答:不仅要讲慈悲,还要讲智慧。对父母,对儿女,对身边的人,如果没有原则和条件地迁就纵容,其实也会自害害他。
  问:员工大多数是90后,我如何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有更好的精神面貌?
  答:文化、生活美学可以营造环境和空间,而不是让员工只为赚钱来工作;以文化、认识、信念统一大家的思想,并创造具有温馨感的氛围。这样,从企业环境到员工的精神面貌都会不一样。
  问:我现在生活水平好了,但做事度量还很小,常舍不得,怎样能度量大一些?
  答:拥有同理心,就会认为对方和我们有关系,自然心量就大了。另一方面,每天多看看天,天空是无限的。心的本质就是世界的本质,宇宙有多大,心就有多大。
  问:我们怎样能把企业做大,帮助到更多的人?
  答:首先要问自己,为什么要把企业做大?是为了更有面子、显得更优秀,还是为了利益更多人?另一方面,要让做事情的人把事情变成他们的事,而不是你的事。
  短短两个小时,济群法师和悦的话语,传递而来的是超越语言的无比通透,像是被阳光唤醒了追索的心。企业家和企业的价值在哪里?此心安处,便是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