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与都市人群探讨“心灵创造幸福”

文 / 觉依  摄影 / 慧吉

  3月28日下午2点,济群法师应新华保险上海分公司之邀,为300名听众作了题为“心灵创造幸福”的主题讲座。与人们通常认为的“财富创造幸福”不同,济群法师强调了“心灵创造幸福”。因为财富和精神是构成人类生活的两大部分,如果财富不能带来幸福,那么问题一定出在精神和心灵上。
  讲座中,法师从“如何面对逆境、幸福需要福报、幸福与认识的关系、幸福与欲望的关系和幸福与内心的关系”五个层面,深入探讨和剖析了现代都市人群共同关注的话题——如何得到幸福。

一、如何面对逆境

  济群法师谈到,生活由顺境和逆境构成,而逆境会打破人们原有的期盼、执著和设定。人只要不活在自己的一厢情愿里,就能避免被“第一支毒箭”(逆境本身)伤害。而认清真相,接纳现实,就能避免“第二支毒箭”的伤害,避免陷入由逆境引发的负面情绪。
  佛法认为世界由“因缘因果”构成,所有现象的发生都有其前因后果。佛法讲随缘,了解因缘因果后,不论发生什么都可以接受,并在接受的基础上从自身开始改变因缘,这就是“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所以,逆境也是一次成长和进步的机会。一方面,佛法告诉我们世界是无常的,无论宇宙的成住坏空,还是人的生老病死,亦或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都在不断变化。“倘若人们有接纳的能力和智慧,任何事情都不会给我们造成太大的伤害。”
  另一方面,顺境未必是好事,逆境也未必是坏事。在现实中,有的人在顺境中沉沦,生命因此肤浅;有的人在逆境中成长,变得坚强勇敢。正所谓“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依”。具备智慧,便可以看透祸福,看透顺境和逆境的两面性。所以,有智慧地看待逆境,就可以避免被逆境伤害。这是人生幸福的重要保障。

二、幸福需要福报

  济群法师谈到,幸福不只是取决于物质,更取决于身心,并从古人讲的“五福临门”来探讨幸福所需要的五大福报: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和善终。
  其中,长寿和富贵是幸福的外在条件,康宁(身体健康和内心安宁)才是根本因素。法师说:“从养身到养心非常重要,身心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而修身养性是人生最大的投资。”在如何获得内心安宁的问题上,济群法师指出,破坏人生幸福的“头号敌人” 是烦恼,而学佛就是解除生命的迷惑烦恼,使躁动的念头平息下来,从而身心自在。法师说:“人们称佛陀‘得大自在’,原因就是佛陀的生命中没有迷惑和烦恼。”
  五福中的“好德”代表健康心理的发展,不仅关系到身心健康,还关系到福报能否持续增长。在实践道德的过程中,正向心理会持续强化,成就健全的人格。“有了道德准则,做事会更容易,因为它有助于人们得到社会的认可。”
  善终指死得安详自在,也是一种福报。济群法师说,中国社会正面临两大问题:一是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二是临终关怀。人们不是回避死亡,就是在死亡面前措手不及,要想自在地离开,需要有信仰指导。法师说:“古代高僧大德可以坐脱立亡,做自己生死的主人。而佛陀的十大名号之一‘善逝’,也是因为可以走得自在。”
  要想获得这些福报,必须播种福田。济群法师谈到,佛教的三种“福田”和感恩、恭敬、慈悲三种心理有关。带着感恩心面对每个人,可以培育恩田;带着恭敬心尊敬三宝和有德者,可以培育敬田;带着慈悲心帮助人们解除痛苦,可以培育悲田。
  “一个人若太关注和在乎自己就不容易幸福,我们要学会去关注更多的人,用慈悲、开放的心,和同情同理心与人相处。”法师说:“遇到任何事都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对他人的快乐生起随喜的心,对他人的痛苦生起同情的心。”这样,会给人生带来源源不断的福报。

三、幸福与认识有关

  我们能看到什么样的世界,关键在于认识。若想获得幸福,必须有智慧的认识,这样面对问题才能不起烦恼。济群法师通过对积极心理学的分析,指出智慧认识可以帮助我们解除烦恼,所谓“慈悲没有敌人,智慧没有烦恼”。法师风趣地说:“幸福的头号杀手是烦恼,而烦恼的头号杀手是智慧。” 
  法师还分析了烦恼产生的重要因素:我执。因为我执,人们将家庭、事业、感情看得太重,从而产生过分的依赖和永恒的幻想。法师说:“人生最大的问题就是把自己丢掉,人生最大的误解则是错误地认识自己。”佛法修行就是要我们真正了解“我是谁”,开启内在的智慧明灯。“当明白一切都是因缘的假相时,人们就能在积极追求的同时坐看云起,不然会活得很累。”

四、幸福与欲望有关

  在幸福与欲望的关系上,济群法师也做了深度剖析。法师谈到,幸福和欲望满足与否有关,但欲望带来的幸福是一种假相,并不可靠,因为那只是一种满足感,不是本质的幸福。法师举例说:“人们都觉得睡觉是幸福,可如果让你24小时都躺着,你就不幸福了。”
  “内心单纯、欲望较少的人就容易幸福。”法师说,“现代人不幸福的原因就是内心不清净而且欲望太大。如果是四大洋、五大洲那样大的欲河,再多的金钱也是不能填满的。”法师还谈到,在充满竞争、攀比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活得很累。“因为心在不断抓取,所以人们总要忙着,根本休息不下来。”法师说,“考量一个人是否幸福,就要看他有没有休息的能力。佛法就是让我们学会管理内心,让心安静下来。”
  欲望之所以给人带来的痛苦,在于依赖增多,使生存和幸福的成本大大增加。一旦依赖发生变化,就会引发焦虑、恐惧和不安。所以,正确对待欲望是获得幸福的关键,所谓“知足常乐”。

五、幸福与内心有关

  心是痛苦和快乐的根本,想要幸福,就要建设健康心灵。法师说,人既有“佛性”也有“魔性”,需要认识到,哪些是正向积极的心理,哪些是负面消极的心理。修行就是要我们解除贪嗔痴等负面心理,开发内在的大智慧和大慈悲。最终,成就佛陀那样的人格和功德。
  “幸福不仅是一种现象,也代表生命的存在。这种存在来源于生命本质,它本身就是制造幸福的永动机,不仅源源不断地给自己制造幸福,也能给无量无边的众生带来幸福。这就是大乘佛法修行所要达成的目标。”济群法师最后总结道。

  【后 记】
  幸福是关乎每个人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在都市中被工作、生活所困扰的人们,幸福的话题显得尤为重要。
  讲座开始前,一位名为皇甫红梅的新华保险的员工说:“生活在上海这种大城市,我感到生存压力很大,也很浮躁,很需要滋养心灵的东西,所以今天我带了我的六位客户一起来感受一下。”整场讲座中,济群法师给听众带来不断的笑声,同时也引发他们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
  讲座后,法师还就听众提出的问题做出智慧和慈悲的解答。听众聚精会神,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在接受采访时说:“济群法师的讲座太好了!我也想在参加三级修学,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学习。”最后,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听众依依不舍地目送法师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