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导师做客北京语言大学开讲“玄奘的精神”

文/智麒 图/觉忱、观尘

  2016年6月25日,偌大的北京城从连续多日的闷热中醒来。上午9点整,济群导师走进素有“小联合国”之誉的北京语言大学,应该校中华文化研究院之邀,为现场300多位中外师生和通过网络直播聆听讲座的近8000位社会大众,带来了佛法智慧的无上清凉。

主持人:北京语言大学首都国际文化基地副主任,世界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张华教授

  导师此次应邀开讲的主题为“玄奘的精神”。落座后,他笑言这一主题与北京语言大学深入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办学特色相契合,“玄奘本身就是一位留学生的典范,是著名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话音未落,台下不少中外师生不由微笑点头。
  1300多年前,玄奘三藏不顾个人安危,西行求法。归国后,他译经1335卷,在佛教史上有着仰之弥高的历史地位。然而,由于一些文学和影视作品的诠释,这位古德的形象在历史云烟中渐渐模糊甚至面目全非。
  导师指出,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需要重读玄奘,学习他西行求法、追求和坚持理想的精神,更需要看到他所学习和传承的智慧文化,对社会、人类、包括每一个生命的重要意义。

在玄奘精神的背后

  勤奋好学、为法忘躯、淡泊名利、无我利他,济群导师从四个方面概括了玄奘的精神,并一一详述。
  “远绍如来,近光遗法”,13岁出家求度时,少年玄奘便以传承和光大佛法为己任;此后,他四处参学、遍谒众师,在发愿西行之前,已誉满京邑;西行后,他遍历一百多个国家,虚心向许多有名望的大德求教;在那烂陀,他师从名师,深入学习法相唯识;随后,他又游历印度各地参学。西行17年间,行程5万里,他一路走一路学……这便是法门无量誓愿学!勤奋好学乃玄奘之精神。
  西行求法,玄奘九死一生。私自出关,为国法所难容,他以德行和智慧一一化解危局;大漠戈壁,茫茫雪山,盗匪出没,八百里流沙中,他不慎失手打翻水囊,但为求真理,他宁愿西行而死,绝不东归而生;及至那烂陀,他舍身论道,冒着一旦落败将砍头相谢的危险,多次与他宗辩论……这便是置生死于度外!为法忘躯乃玄奘之精神。
  西行前,在大唐国内,他已名满京都,供养丰厚;西行后,他的美名遍传西域,高昌国王许以国师之位,终不能令他停下西行的脚步;在佛国圣地,他被大乘弟子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学人尊为“解脱天”,但他从没有忘却自己的理想,最终返回故土……名闻利养非我所谋!淡泊名利乃玄奘之精神。
  面对死亡的威胁、名利的诱惑,玄奘毅然西行;归国后的十几年里,他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来译经,留下大量译本。“也许一般修行人会考虑:我个人的解脱怎么办?”导师环顾会场,正色道:“一个菩萨行者的心中是只有众生的。”古有圣贤,今遇明师,现场,一位观众凝望导师片刻,低头抹去满脸的泪水……无我利他乃玄奘之精神,这种精神已穿越千年光阴来到了我们身边!

  今天,当我们回望大唐玄奘的背影,许多人不解:他孜孜求取、传承的法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让他不耽名利,不顾生死?“玄奘的追求,能带来的利益超越了生死,超越了世间任何利益。”对此,导师意味深长地说道。
  当今时代,人们用高度发达的科技文明去探讨物质世界;而玄奘毕生所求之法是一种智慧文化,这种文化关注的是世界和生命的真相。通过了解生命真相及其延续规律,人们就可以选择并改变自己的生命品质。
  每个人都想过得幸福、没有烦恼,但生命是综合的存在,从发展心灵到造就人格都有着前因后果,要想解决烦恼,就需要了解生命的因果。玄奘之所以不惧生死,淡泊名利,始终坚持理想,是因为他看到这种智慧有着超越名利甚至生死千万倍的价值,看到这种理想对更多人解除生命困惑、走向觉醒的重大意义。
  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给生命找条出路

  今天,随着政府和文化界对中印文化交流的重视,玄奘的形象和精神再次受到世人关注,一些影视作品也从一定程度上还原了真实的玄奘。玄奘求法的意义,就是佛法对人类生命的意义,对此,导师从文化传承、精神追求、探求真相、降魔成道四个方面展开了阐述。
  玄奘求法具有文化传承的意义。文化来自人对生活、生命、世界的认识与思考,并在不知不觉间影响着人们,造就了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方式、道德准则、兴趣爱好。我们接受什么样的文化,就决定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一个人如果不了解自己,生命便没有深度;如果不了解轮回,生命便没有长度。印度文化重视对心性的研究,关注轮回和解脱,弥补了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不足。玄奘所翻译的唯识经论,偏向对妄心系统、对意识和潜意识领域的阐述。导师表示,自己能够对这些问题作出思考和解答,便与学习唯识有很大关系。
  玄奘求法具有精神追求的意义。所谓精神追求包括对生命永恒困惑的思考,比如“我是谁”“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活着为什么”等。导师指出,人的生命品质与其精神追求密切相关,如果我们不能对生命做出主动选择,就会成为一种“被存在”,会随着社会潮流、各种诱惑及内心习惯,麻木混沌地选择生命。
  如何对生命做出智慧选择?这就需要了解生命的存在原理和改变之道,所有这一切,在佛法中都能找到答案。通过对佛法的学习,我们就能掌控生命的主动权,获得喜悦、安静、祥和的幸福人生。
  “人这一生怎么能盲目地跟着社会潮流走,天天只想着赚多少钱呢?这是我很早以前就有的想法,今天在济群法师的讲座中得到了确认。”一名叫翟佳的现场观众欢喜地说道。
  玄奘求法具有探求生命真相的意义。生命永恒的困惑,是哲学与宗教共同关注的。导师特别向在场师生推荐他与周国平老师合著的《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希望本书能帮助大众更好地解决生命永恒的困惑。
  玄奘在求法过程中,正是通过学习智慧文化,解决了关于生命的困惑。这种困惑是人类普遍存在的,所有人都会遇到。
  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一年级的赵一丁同学反复琢磨着导师的这一说法。“法师说,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说放下我执,这让我想到考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如果没有超越‘考上’或‘考不上’这个结果,就会掉进对结果的执著里,那肯定是要痛苦的。”青春的脸庞在思考人生时,显得格外动人。
  玄奘求法具有降魔成道的意义。在《西游记》中,玄奘等一路斩妖除魔,才到达西天。2500多年前,释迦牟尼于菩提树下成道,成道之前所做的最后一件事也是降魔。
  导师指出,相比外在的种种魔,我们内心的魔才是最可怕的。人心之中既有魔性也有佛性,修行就是在降伏自己的魔性。每个生命都有自我拯救的能力,通过佛法智慧了解心性,再通过禅修降伏魔性,就能帮助我们圆满开显本具的佛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佛与众生平等无二,每个人都可以成佛。
  “佛教文化给人类带来了希望和出路,这也是玄奘为法忘躯,求法并传播佛法的意义所在。”最后,济群导师再次重申了玄奘精神对每一个生命的意义。学习玄奘精神,对生命做出主动选择,这何尝不是我们今天穿越千年、回望玄奘求法历程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