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在报恩寺开示《普贤行愿的修行》

文|心谈    图|觉彬、净圭、赵德明

  江南三月,莺飞草长。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的北塔报恩寺,处处春暖花开,姹紫嫣红。每一朵花,不仅是对春天的供养,更是对诸佛菩萨的供养。
  3月17日,在这最美好的时节,济群法师在报恩讲堂为济济一堂的法师和居士开示《普贤行愿的修行》。
  当今社会人心焦虑,如何安顿身心,是整个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济群法师告诉大家,身安、心安才是幸福的根本,佛法是要帮助我们回归心灵的家园。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盏明灯,通过修学佛法,点亮这盏灯,让内心亮起来,让生活亮起来,让生命亮起来,乃至让世界亮起来!

积累成佛资粮的第一生产力

  《普贤行愿品》是净土五经之一,在佛教界流传甚广,汉传佛教寺院早晚课中的《八十八佛大忏悔文》,就有《行愿品》长行的内容。藏传佛教也很重视《行愿品》,以普贤菩萨十大行愿的七支供作为前行,集资净障。
  《行愿品》如何帮我们集资净障?济群法师举例说,一个人出远门必须准备资粮,学佛也要准备充足的资粮,包括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佛法的核心价值是解脱迷惑和烦恼,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通过闻思经教和修习止观积累两种资粮。修福修慧都很重要,二者缺一不可,《行愿品》的修行方法能帮我们快速成就无量无边功德。法师幽默地作了一个比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普贤行愿品》是积累成佛资粮的第一生产力。

无上观修和精准临摹

  法师与《普贤行愿品》可谓有很深的因缘。1996年在柏林寺讲过《行愿品》,后来整理为《学佛者的信念》一书并正式出版。8年之后,又在苏州定慧寺讲《行愿品》,并整理为《普贤行愿品的观修原理》一书。又过了8年,再在普贤菩萨的道场峨眉山讲《行愿无尽》。法师将《行愿品》的修学原理总结为“菩提心的无上观修,佛陀品质的临摹方法”。
  “不读华严,不知道佛家之富贵。”《行愿品》作为《华严经》中最后一品,其见地之高不可不令人叹为观止。如一即一切,佛教认为,任何一个点与宇宙相连接,便蕴含宇宙中所有的内涵,就像现代科学能利用人体的一个细胞克隆出一个人。把喜马拉雅山放入微尘,微尘不会变大,喜马拉雅山不会变小。
  说《行愿品》是无上观修,是因为它以菩提心为基础,通过观修,圆成无上佛果。那怎样发菩提心呢?法师告诉大家,菩提心包含三个层次:愿菩提心,行菩提心,胜义菩提心。我们要有最广大的愿望,要发愿帮助一切众生走向生命觉醒。心的本质就是宇宙的本质,心如虚空般开阔、无限,宇宙无边,心也无边。但因为我们心中有我执,内心狭隘,我们感受不到虚空一样的心。通过修菩提心,修七支供,能帮助我们从狭隘中走出来,建立无限的心,无限的所缘,打开心量,拥有无限的视野,通达“长空不碍白云飞”的境界。
  法师充满信心地告诉大家,我们的心与三世诸佛的心,在佛性上无二无别,只因为无明和我执,导致内心产生了种种设定,从而产生种种烦恼。通过《行愿品》的观修,能够撤除我执的藩篱,临摹佛陀品质。其方法类似于临摹字帖,运用模拟的方法来调整和改变心行。

普贤行愿何其成为大行

  《行愿品》不只是用来念的,更是用来修的,它蕴含着可以用来解决生命根本问题的大智慧。为此,法师比较了三种成功观,第一种是西方式的成功观,充满功利性,一味追求现实利益和眼前利益;第二种是古人的成功观,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以及内圣外王的追求;第三种是佛家的成功观,是立足于过去、现在和未来,帮助更多的人走向觉醒和解脱。法师说,这三种成功观的价值不可同日而语。
  《行愿品》从修行上来说,属于大乘教法,其无限的心量让人想起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大的标准是什么?是对一切众生生起慈悲心,没有一个众生你不愿意慈悲,这种“大”,体现的是大胸怀、大格局、大心量和大智慧。地藏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是一种伟大的承担。普贤菩萨之所以被称为大行普贤菩萨,是因为他的每个行为都无量无边。
  一个人开一万家店,能量很大,但与普贤菩萨的心量无法比,人只能在地球上开店,而普贤菩萨的愿力却可以散布到整个宇宙。法师的这个生动比喻,激起讲堂听众们一片笑声和掌声。
  法师进一步为大家讲述《行愿品》观修的甚深微妙之处:普贤菩萨在因地上的修行法门,通过至高的见地,让心契入无限。建立无限的视野后,狭隘的设定统统得以消除,让我们了知缘起世界中的这些界限和设定了不可得。

为何将普贤行愿称为十大愿王

  《行愿品》的纲领是十大行愿,可以理解为十个修行项目。前八个行愿跟皈依有关,后两个行愿跟发心有关。大家都把普贤菩萨尊称为愿王,这是为什么呢?济群法师解释说,这在于普贤菩萨的见地和无尽的坚持,普贤菩萨每一行愿都是“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最能体现普贤菩萨心量和愿力的无限广大。
  《行愿品》中的礼佛,礼敬的是宇宙中的一切佛,它以无限为所缘境,体现的是无限的心,成就的是无限的功德。正因为有无限的宏愿,无限的胸怀,以宇宙为平台,以无限时空为视野,所以普贤菩萨才能成为愿王。
  《行愿品》中的随喜对象,从随喜诸佛菩萨到声闻缘觉,到一切众生;从熟悉的众生到不熟悉的众生,随喜的是一切众生一切功德。
  又如恒顺众生,法师说,让众生欢喜,即是让诸佛菩萨生欢喜心。因为诸佛菩萨慈悲的产生,离不开众生。“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正如花果离不开树根,菩萨若离开众生,终不能成正觉。所以,必须以一切众生为慈悲对象,才能彻底打开心量,成就佛果。
  济群法师智慧而又通俗的开示,将讲堂内近三百人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了,甚至也吸引了许多来踏春的游客在门外驻足倾听。佛法智慧将大家的思想世界瞬间扩大了无数倍,原来心灵的舞台可以无限广大,就像阳光催开了满世界的春花,佛法的光芒也能照亮每一颗生活在有限世界的心灵,让每一颗心都感受到慈悲和智慧的无限力量。